江苏中高职学校发展产学研相结合

2018-12-13 10:11:04

江苏中高职学校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南京邮电大学享有“IT人才摇篮”的美誉。从2010年产业教授制度实施起,中兴通讯的首席架构师罗圣美就成为了南京邮电大学的产业教授。

    8年来,罗圣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头联系公司和学校合作完成科研项目26项,在云计算、智能终端、无线通信等产业技术发展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究,输出核心专利42项、原型系统26套,突破多项产品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托双方合作成果,我们和南邮联合申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2017年度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罗圣美告诉记者。

    拥有一大批这样既能搏击市场、又能走进课堂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是江苏的独特优势。从实施“千人计划”以来,江苏创业类千人始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江苏的实践中,产业教授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高校,既懂产业,又懂教育,既身处创新发展一线,又把握科技创新前沿。因此,有人用公式来表达产业教授的“连锁效应”: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产业教授。

    “产业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路径。”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金波表示,实施产业教授计划,就是要引导和带动更多学生围绕产业发展做学问、紧扣创新实践搞研究。

    南瑞集团与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省内近10所高校结缘,14人受聘产业教授,仅2017年,校企合作项目就达到18个。受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南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丙军,近年来校企合作联合申请发明专利5件,多项合作成果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产业教授制度搭建了一个产业界对接教育界,创业价值对接创新价值的高端平台。”张丙军说。

    机制发力,将创新链的融通做实

    产业教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高校产业教授形同虚设,聘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产业教授在指导学生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存在时间精力投入不够、合作沟通机制不畅、高层次合作程度不深等。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不能一个样。在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签约仪式暨推进会上,江苏省人才办、江苏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选聘办法》,明确对产业教授加强考核管理: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由聘任高校进行约谈并要求整改;整改后一年考核仍不合格者,由高校报省五部门审定后予以解聘。

    “各高校作为产业教授制度的责任主体,只有建立了明晰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并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产业教授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葛道凯告诉记者。

    目前,江苏大多数高校不仅明确了产业教授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了产业教授参与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还积极构建校省两级产业教授聘任长效机制,通过“柔性聘、弹性用”等方式,聘请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加入兼职教师行列。“对高校来说,要真正把产业教授当做‘自家人’,让其有权有责,有名有利,做到教育教学真安排、科研资源真保障、服务支持真到位。”胡金波说。

    各个高校不断探索疏通企业人才和创新资源进入高校的新通道,实质性地打造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活力的“系统链”:一方面为产业教授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平台和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主动应聘产业教授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激励措施,切实增强产业教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和校内导师同频共振,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