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五年制大专学校

南宁市社区教育培训开展得有声有色

2020-01-09 15:07:22 junping

●完整体系全面覆盖 创新载体助推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学校、基地开在街道社区,学校优质教师进驻社区课堂,在南宁已是常态;幼儿教育、家长学堂、农民工培训等各种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社区涌现。 

  南宁社区教育历经播种、孕育、破土、发芽,乃至今日的茁壮成长,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力量的合力推进,也得益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在全市终身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南宁市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能,努力服务南宁学习型社会建设。 

  南宁市是全国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之一。1995年,原新城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探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2011年8月,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宁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我市社区教育工作,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2017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宁市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同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南宁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两份文件均明确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城区社区教育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城社区教育全覆盖,建成一批学习型示范区(县)、街道(乡镇),打造具有南宁特色的学习型城市。” 

  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南宁市一直立足于自身实际,探索社区教育“南宁模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发展社区教育为主要抓手,线下建立市民“家门口的学校”,成立了两个社区教育学院、28所社区教育学校、132个社区教育基地;线上建设居民数字化学习平台,有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和南宁社区教育微信平台,两个平台互通,市民通过手机即可进行网上学习,基本实现城区社区教育全覆盖。

南宁五年制大专学校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有效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 

  让城市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学习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初衷。为此,南宁市积极整合各类教育的设备和资源,包括推进社校结合,全市8所职业院校、10所中小学挂牌成为社区教育学院(学校),约30所学校是街道、社区的教育合作单位,为居民开展学习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南宁市各所社区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积极开展面向各类人群的“菜单式”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南宁市第一批社区教育学校,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学校专业和社区居民需求,开设的课程有烹饪西式牛排、中式年夜饭、柠檬鸭以及制作蛋糕、菠萝包、月饼、年糕等课程;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按照“依托社区、协助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面向社区不同群体开展插花、茶艺、电脑培训、手绘服饰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课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多彩生活”精品化社区教育品牌,开设摄影、国画、瑜伽等社区教育培训课程40多个……近年来,各城区级社区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各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辖区学校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具有特色的“菜单式”服务,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针对市民的需求,南宁市还设计便民的课程菜单,建立《南宁市社区教育课程目录库》,目录库包括养生保健等十大类别,贴近百姓生活、切合百姓需求的216门课程,为每门课程配备了专业的授课教师,方便市民“看单点菜”,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这些课程都是在前期开展深入调研,了解老百姓实际需求后确定的。”南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8年,全市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居民达到80多万人次,其中仅11月举办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覆盖了近6万人次。 

●重点打造示范基地 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品质 

  为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南宁市打造了10个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推动青秀区、西乡塘区两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民生街道、新竹街道、北湖街道3个全国社区教育街道的建设,打造30多个社区教育品牌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和品质。从政府到社会,从城市到乡镇,从幼儿到老年,社区教育如火如荼,各类活动精彩纷呈。 

  如今,社区教育为孩子们开辟了快乐的“第二课堂”。兴宁区燕子岭社区的“红领巾加油站”、青秀区凤岭北社区的“七彩假日”、西乡塘区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等都是孩子们放学后或节假日、寒暑假的“快乐之家”。 

  社区教育成为青年释放压力和提升技能的“休闲吧”。瑜伽、肚皮舞、面点制作、插花、彩妆、礼仪、茶艺、烹饪等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深受青年妇女的喜爱,社区教育课堂就是她们工作之余的最好去处。 

  社区教育让中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乐。社区教育的养生保健、太极、书法、绘画、声乐、美食制作、舞蹈等课程,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得到市民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