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中高职学校

西宁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2019-12-20 08:54:26 junping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统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和层次,统一规划中职、高职的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各对口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发展特点,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专业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给出科学先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导意见,引领中高职衔接有序、贯通地进行。


提高专业衔接的契合度。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设置,要按照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从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职业、行业、产业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在现有中职专业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统一配置,以“相近对接”、“拓展对接”的形式,由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向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提高中高职专业之间的契合度。

整合课程体系增强逻辑性。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实现形式,是教学计划得以完成的载体。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设置要以遵循素质发展和技能学习相协调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要求为标准,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确定初级到高级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层次结构,进而调整和修订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教学顺序与实施路径,注重层次的递进和专业的延伸与渗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与交叉。中高职衔接模式的课程体系,不应该再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简单转换,而是从简单能力到复杂能力的循序递进。

完善可持续的学制体系。尽快突破学制衔接上本科层次上移的瓶颈,构建起中职和高职有机融合,高职和本科、研究生科学过渡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平台,使职业教育在学制体系层次分明,递进有序,满足社会、学生、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促进课程教学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点。评价主体一般是任课老师,但也可以是完成实习指导的企业和学习者自己,尤其是在高职学习阶段,学生参与评价能让评价结果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要把学生从中职进校开始到高职毕业衔接成完整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职学生可采取以准确的分数来评价,而高职学生的考核成绩可用等级和评价来表示;还可以尝试将职业资格中专业能力的具体评价指标,融入中高职不同阶段的课程评价中去,进行内涵对接,让职业资格评价不再是终结性评价,保证中高职评价衔接的连续性、层次性。

加强师资交流机制建设。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了实质性的提升,要实现这一更高的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也要有质的飞跃。中职教育需要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而高职教育仅提“双师”素质的要求是不够的,教师除能够胜任理论课、能指导学生实训外,还要具备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沟通活动,使教师了解彼此层次的教学情况,掌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容地应对中高衔接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和工种生产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活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实践指导能力,教师把在企业学到的内容引入日常课堂,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