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高职学校

重庆中高职学校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8-12-12 09:57:15

重庆中高职学校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衔接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基本形成。

注重一核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立德为核心,以培育多种关键能力为重点,构建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机制形成,完善素质教育实施机制,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纵横贯通,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在纵向上贯通人才上升通道,着力探索“五年制”“3+4”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从中职到应用技术本科各学段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横向上推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相互衔接,探索“学分银行”改革试点,建立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制度,建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相互沟通、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

聚焦科学选材,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搭建考试招生制度框架,改革高考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服务由“联动”向“主动”转变

按照教育“四个服务”的要求,以增强教育的适应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努力构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立职业教育产教对接机制。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发布专业设置目录,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中职、高职专业与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匹配度分别达到84.9%和84.6%。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支持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职教集团,联合开办订单班,成立了13个职教集团,建立了16个职教园区,举办企业冠名班、订单班200余个。完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每年选派200名职业院校优秀教师赴企业参与实践、选派200名企业优秀工程师赴职业院校任教,教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高等教育转型优质发展。创新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机制,支持在渝高校参与建设大学、学科重大战略;结合重庆实际,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开展学科、专业两大专项建设,实施人才队伍、教育质量、科研能力、开放合作等四大提升工程,推进以学科为重点的“”建设,已建设市级重点学科180个、本科特色专业251个。优化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机制,引导部分市属高校向应用型和产教融合型转型发展,加快培育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相关专业,已推动13所高校整体转型和12所高校的相关学科专业转型。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每年从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8%—10%,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支持高校依托优势专业学科,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协同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