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高职学校

温州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2019-12-19 16:34:37 junping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在以科学发展为时代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2.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狭隘的发展空间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迫切要求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拓宽技能型人才的上升渠道。可见,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建设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思潮。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同向。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对培养目标又突出强调中职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由此,可将中职的培养目标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比较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可以清晰看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同向的,是相互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它们只在程度上有深浅区别,在类型上是没有区别的。

2.中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同源。无论中职或高职教学,都严格遵循着实践性、直观性、科学性,产学结合等理念,即中职和高职培养理念是同源的。

3.中高职人才培养教师和教学资源同类。第一,师资队伍特征同类。中高职教师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两者都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精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和人才市场预测能力。中高职院校都必须具有“双师型”师资队伍。中高职教师都必须掌握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熟悉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心理学、专业教学法,有较强的操作示范能力和实用教育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二,教学设施同类。与普通教育相比,中高职教育都建立了一整套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具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仪器设备或图表的专业教室;具有校内外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室内演练场所;具有与生产现场接轨的模拟和仿真教学设施。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尽管理论上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但实践上却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误区。虽然在理论上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但在实际掌握中,会出现极端问题:有的受中职培养目标的影响,忽略了高职培养目标的高层次性,还习惯于用中职培养目标来指导高职教学;有的将其等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强调学术型而忽视了应用型,其结果导致培养的学生理论上一知半解,实践上似懂非懂。二是课程体系建设误区。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存在如下问题:对计划课时数进行简单的算术加减,盲目地增加门类,延长理论课时数,没有进行有机科学的排列组合;片面理解“必需、够用”的原则,失控现象严重,降低了高职院校的高等教育水平;移植普通高校专科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技能训练。三是教学方法误区。在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高职教学中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进。